close
科技發展快速,農漁業的生產也逐步科技化,現今在遠洋漁業上,也有很多科技利用,像是用直升機確認魚群標的目的,爾後再撒網捕撈,黃鴻燕示意,這樣的大規模捕撈,動不動就有上百萬噸的捕捉量,但卻會對永續造成危險,因此要退一步,回過甚來看曩昔的處置體例。
EPOXY但縮小捕撈量,必然會造成漁民的不滿,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默示,由於漁業署應負起永續的責任,但又要賜顧幫襯漁民,漁業的鼎新應要「軟著陸」,沒法一次就改革到位,就算削減捕撈數量,也要將價值提升,才能顧及漁民的生計。
漁業署舉辦漁業攝影展。(圖/記者陳俐穎攝。2018.11.28)
從漁業署2017年公布的統計年表可以發現,在台灣,從事漁業的生齒高達32萬5,940人,而其中,若以縣市辨別,高雄從事漁業人口的人數居冠,也是遠洋漁業最發達的縣市,可以見得遠洋漁業對台灣漁業影響重大。
憑據漁業署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於2017年從事漁業的生齒高達32萬人,漁業為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。農委會漁業署署長黃鴻燕表示,過去的漁業成長只強調開發,但由於情況改變,永續成為主要的課題,應要回過甚檢討,當今漁業的大範圍捕撈模式是否會衝擊環境。
漁業署本日舉行「漁人的光陰之旅」攝影展,但願就曩昔的漁撈經驗,反思目前大規模捕撈的漁業生態,殺青與環境共存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